70年代新加坡,灯红酒绿间,一个酒吧夜总会老板的儿子在顶楼露台上,望着踉跄离场的酒客和残妆未卸的陪酒女郎;半世纪后,他站在新加坡静思堂的菩提树下,感叹:“修行一条路,得走多少生生世世。”
人物 |
在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令下,一名滞留在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公民无法回国洗肾。新加坡和新山慈济合作,和不同机关沟通,终于与4月2日完成这期间的首宗医疗迁离。
慈善 | 慈济基金会
“与其担心社会现状,不如化作信心,并付出一分爱心。”杨木光引用静思语勉励线上听众,即便疫情来袭,也要守好本分,安住于当下。
综合 | 慈济基金会
慈济响应裁缝店CYC口罩捐赠计划,动员社区志工为客工缝制数万个口罩,除了志工本身积极参与,更不忘邀约亲朋好友、左邻右里加入缝制口罩的爱心行列。
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世界各国纷纷边境管制,大爱精神却能克服万难,让一名新加坡血癌病患成功接获台湾捐髓者的骨髓。
医疗 | 慈济基金会
新加坡慈济与多个组织机构合作展开“让爱传出去”安心助学计划,为弱势家庭孩子募资笔记本电脑以及提升基础网络设施,让学子即使在家学习也不打折。
慈善,综合 | 慈济基金会
阻断措施期间,除了在家办公,兼顾家业和事业,志工发挥所长,拨出空余时间缝制口罩套,为社会略尽绵力。
教育,综合 | 慈济基金会
“如果不尽力保护环境,地球将不适合人类居住。”医师何佑振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的方式,对他而言,环境保护不只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而已。
环保,人物 | 慈济基金会
国家环境局邀约慈济志工担任保洁大使,到各个熟食中心向民众宣导自备餐盒、减少外出和保持安全距离,呼吁大家认真对待阻断疫情,全民一起努力抗疫。
当大多数人坚守在家对战疫情,却有另一群人为了生计,不得不在他乡展开一段露宿街头的生活。慈济人走访组屋寻找他们的踪影,递上物资,表达慰问与祝福。
疫情期间,慈济志工在客工宿舍为返新人士推出广播节目,透过音乐、故事与心得分享,散播爱与希望的种子。
“欢迎大家来捐血,一包血能救三个人。”疫情当前,慈济志工采取防疫举措,如常付出,呼吁善心人士响应捐血。
正当医护人员在前线奋力抗疫的同时,访视志工做好防疫措施,踏入社区各角落,以另一种方式安抚照顾户的身心,让爱的祝福不停歇……
2020年2月,慈济与客工宿舍业者合作,让找不到“家”、暂居客工宿舍的返新人士,能够安心地履行居家通知的义务。
慈济长期照顾的七百个弱势家庭中,是如何面对这波疫情呢?访视志工以“电访、善播、送爱”三步骤,优先将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。
慈青精进组走入校园分享《三十七助道品》之“四念处”,引导年轻学子看待新冠病毒疫情,同时反观自我,安定己心。
教育 | 慈济基金会
新加坡DORSCON警戒级别从黄转橙的一周后,正逢情人节。慈济人走访三家伙伴医院,向前线医护人员致意,也开设了网络祝福墙,汇聚民众的祝福留言。
疫情蔓延,安定人心与对抗病毒一样重要;在此关键时刻,来自慈济职志工的关爱与祝福不缺席……
21世纪20年代,新冠病毒疫情敲响世界警钟,戳破了多国的防疫网。新加坡慈济各个志业体落实政府防范措施,严正以待,齐心协力应战病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