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阅读
青春光影 用镜头探索另一种人生
青春年华如同摄影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,与其替他们构图,不如让他们自由捕捉属于自己的光影。
疫情未歇和物价高涨当下,弱势家庭生活不好过,慈济人给印裔照顾户送上佳节礼包,通过视频连线欢庆屠妖节。印裔照顾户迪雅说:“这活动充满了爱,能参与真的太好了!”
2022年有一班慈济人热血发想出“素per精彩”推素活动,希望蔬食生活风格能触及更多非茹素的朋友们,10月15日,“素per精彩”举办今年最后一次活动,超过三百人一起“无肉而欢”,体验蔬食可以吃得健康、好玩又时尚!
在重商主义当道的新加坡,社会企业的道路艰难险阻,充满未知与挑战。一间优先为青年社会企业家提供资源的共享办公空间Co Lab,三年来默默支持着数间新创社企和非营利组织。走过两年疫情的艰难期,Co Lab所提供的何止是硬体设备,还营造了为社会共善共好的情感氛围。
“募你一份善心!”一句句响亮的呼唤,在巴刹、组屋底层、地铁站旁、庙宇旁等此起彼落。慈济时隔两年复办街头募款,七百位志工全岛总动员,恭敬谦卑向民众募心募爱。
在洗肾与不洗肾之间,有没有其他选项?对于罹患多重疾病、身体衰弱的年长肾友来说,选择不洗肾,但接受保守性治疗,尽可能地留在社区和家中终老,可能会是长者心底“想要”的晚年生活选择。
这些客工不只是“外来劳动力”,他们是有故事的人。劳动之外的时间,他们是舞者,是诗人,是摄影爱好者。每个人都是某人的儿女、丈夫、妈妈,都有各自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想象。
“开始吃素后,觉得这是这辈子最满意、最正确的事情。”茹素十六年,新加坡知名演员林梅娇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推广蔬食,分享自己的蔬食养生之道。零⸱市集“素per精彩”推素活动也邀来 90后青年,分享自己如何踏上蔬食旅程。
在万礼火化场仪式厅的告别式会场,没有泪流满面的沉重悲痛,反而洋溢着平静祥和的气息。对慈济志工王碧莲的儿孙来说,这一天是两年漫长岁月后的“告别”。追思的人群里,却意想不到出现三位带着白玫瑰的年轻人,他们特地来向王碧莲致意,并对她的儿女道感谢……
生气,是红色的;悲伤,是蓝色的。对不善以笔墨或言语表达自我的孩童而言,绘画和艺术创作成为另一个情感的出口。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与新加坡红铅笔合办艺术治疗项目,让10至11岁的学子借助各种艺术媒介,抒发内心,学习管理情绪和探索自我。
“吃肉肉对我们的身体不好!如果我们吃了鸡妈妈,小鸡就没有妈妈,会很害怕!”两位小蔬童从出生就开始茹素,今天更勇敢站上舞台推素、劝素,因为小朋友只有一个单纯心念,就是希望动物不再受伤害。
除了赚钱营利,企业能成为一个鼓励心灵成长的场所吗?实业家张秀玲希望让自家的洗衣工厂成为一个爱心平台,藉着节能减碳、蔬食推广和一场场爱洒分享,汇聚每个人的善念与力量。
两年多的疫情马拉松赛中,护理人员始终没有退场,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三名全职护士在工余仍投入志愿服务,行善分秒必争,因为她们相信“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。”